网站建设人文网

成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创新应用公示 梦工场两入驻企业在列

2021.03.09   点赞数: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支持和指导下,成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在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辅导的基础上,于近日完成第二批3个创新应用公示。

图片


本次公示的创新应用包括2个金融服务类应用、1个科技产品类应用,涉及银行、征信机构、电信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元主体,交子金融梦工场两家金融科技企业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四川享宇科技有限公司在列主要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信用信息不充分等难题,探索轻量化的移动金融服务,旨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

QQ截图20210326105536.png

创新数据融合模式 

增强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精准性”“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一直以来,由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抵押物、信用信息不透明等原因,银行难以对其信用风险做出准确评估。这使得小微企业融资存在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获得外部资金的难度。为此,亟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识别水平,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公示的应用“基于迁移学习技术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通过小微企业风控模型迁移学习,创新数据融合应用模式,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传统模式下,由于对小微企业信息掌握不足,银行难以全面识别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在新网银行和紫金诚征信分别对企业历史信贷数据和政务数据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迁移学习技术,将新网银行企业信贷信息以模型特征方式迁移到紫金诚征信的模型中并进行模型适应性训练,实现对小微企业风险评估指标和用户特征进行补全。这种方式在数据不出库、保证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数据融合模式和控制数据使用成本,既丰富授信决策参考维度,提高信贷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和审批效率,又降低信贷成本,增强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QQ截图20210326105520.png

优化信贷管理流程 

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本次公示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辅助风控产品”,则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优化信贷管理流程,实现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提质增效。渤海银行成都分行和四川享宇科技在小微企业授权的前提下,将企业的工商、司法、政府采购等行外数据与企业金融交易等行内数据进行融合应用,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线下尽职调查等嵌入贷款流程中,提高融资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对小微企业盈利模式、收入规模、成本模式等风险识别的难度和成本,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QQ截图20210326105526.png

在2020年8月,成都就曾公示了包括交子金融梦工场入驻企业迅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申请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等机构申请的“基于多方数据学习的小微融资风控平台”在内的第一批6个创新试点应用。目前这6个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

QQ截图20210326105546.png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表示,下一步,试点工作组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统筹指导下,依托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机制,打造金融科技包容、审慎、普惠的创新发展环境,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推荐新闻

网站建设人文网